2023年的镇宁蜂糖李销售接近尾声,果农岳正超仍然每天在果园忙碌。在家里吃过午饭,整理好刚刚买到的肥料,岳正超就准备往山上的果园赶。
正午,太阳正是烤人的时候。妻子站在屋檐的阴凉下,劝他晚点再上山。“晚点也凉快不到多少。”这段时间是果园的除草、施肥期,10月中旬,是幼苗栽种期,“没多少时间了,耽误不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距离岳正超果园十几公里外的贵州瀑乡蜜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瀑香蜜韵公司)分拣中心,工人们正在将分拣后的李子装箱,一摞一摞地码放在一边。这些名为“蜜思你”的镇宁蜂糖李将被送往省外,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再往南面走十几公里,镇宁恒丰源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丰源公司)的负责人正在蜂糖李基地,与合作社核实今年的蜂糖李产量、销售量,制定新一年的计划。
网络上,2023年“镇宁蜂糖李季”圆满结束。现实中,岳正超、瀑乡蜜韵公司、恒丰源公司,镇宁蜂糖李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从果农到企业,镇宁蜂糖李产业的发展,每一个环节都有贵州银行力量的参与。
贵州银行镇宁支行行长邵荣国介绍,近年来,镇宁支行围绕“一县一业”部署,充分发挥资金、网点、人员、产品优势,做好“快、畅、优”文章,向镇宁蜂糖李产业集群授信1亿元,累计发放8634万元流动资金贷款,39家合作社、400余户农户直接受益,辐射带动近千农户增收。
“作为贵州人民自己的银行,支持蜂糖李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贵州银行的支持让蜂糖李龙头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用智:1亿元集群授信助3万亩果园发展
恒丰源公司是镇宁县政府组织成立的龙头公司,以企业+农户模式实施标准化种植,有果园3万亩。
恒丰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3万亩果园,对于公司来说,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在政府主导下,2022年初,公司将3万亩果园承包给39家合作社。按照发展方案,由合作社雇佣农户种植、养护、采摘,公司按约定价格统一质量认证和销售。
3万亩果园的运营,包括土地租赁、基建、施肥、劳务、购买种植保险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资金缺乏,果园运营就无法开展,蜂糖李又是季节性水果,运营拖一个月,就有可能错过一年的销售旺季。”
2021年底,在一次银企对接会上,贵州银行镇宁支行了解到恒丰源公司的困境,提出上门服务,与恒丰源公司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蜂糖李产业是镇宁县的特色产业,产业发展遇到问题,我们理应积极主动提供支持,用金融活水赋能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镇宁支行行长邵荣国说。
银企对接会后,镇宁支行由行长牵头,成立蜂糖李产业服务专班,调研镇宁县蜂糖李产业发展现状。在镇宁支行看来,为恒丰源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需求,是镇宁支行支持蜂糖李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我们以点带面,能够更深入、更实际地参与蜂糖李产业的发展。”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服务专班与政府、龙头企业、果农、销售端企业等多方对接,用3个月的时间走了45个村寨,调研了30户农户、48个合作社,最终形成一份10000字的《镇宁蜂糖李产业调研报告》,同时为恒丰源公司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方案。
根据方案,镇宁支行通过引导地方政府、产投公司增信,发挥财政资金和风险担保基金作用,通过银政通集群授信,解决“单打独斗”的合作社缺乏抵押、无法获得贷款的难题。
2022年2月,贵州银行镇宁支行对镇宁蜂糖李种植合作社集群授信1亿元,累计向39家合作社发放贷款8634万元。“这一方面解决我们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原本单打独斗的合作社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公司负责人说。
有了贵州银行的金融支持,3万亩果园良性运转起来。“贵州银行的金融方案,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帮助我们分析、研判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让我们的管理思路更加明晰,对未来的发展更加有底气和信心。”公司负责人说,他知道贵州银行有句口号是,“贵州人民自己的银行”,“跟贵州银行合作这两年,我自己的感受是,这不仅是贵州银行的一句口号,更是他们一直在认真做的事情。”
调研蜂糖李产业发展。
用力:3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增强镇宁蜂糖李品牌
对于贵州银行服务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的努力,瀑乡蜜韵公司也深有感触。“没有贵州银行的及时出手,我们今年就无法完成蜂糖李购销目标。”公司负责人卢声磊说。
瀑乡蜜韵公司是镇宁政府的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公司以收购、销售蜂糖李、火龙果、樱桃等镇宁特色水果为主。
卢声磊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公司开发的“蜜思你”蜂糖李品牌。该品牌与300多户蜂糖李果农和10家合作社签订了采购合同,向农户和合作社统一发放果苗,并提供种植技术支持,以实现标准化种植。到了采摘季,按照约定价格,统一收购、分拣、包装,向全国各地的果蔬公司、超市等销售。
2022年底,通过开发品牌、拓展渠道,公司签订了一些蜂糖李销售意向订单。同时,通过对近年来镇宁蜂糖李市场的调研,公司制定了2023年500吨的蜂糖李收购目标。当时,对于完成这个目标,卢声磊和同事们踌躇满志,“镇宁蜂糖李不愁卖。”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缺资金。
“向农户和合作社收购蜂糖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下游货商回款缓慢,没有资金,对于我们来说,是寸步难行。”
2022年底,在一次政府组织的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贵州银行镇宁支行了解到瀑乡蜜韵公司的资金需求。会后,镇宁支行找到卢声磊,提出第二天带团队上门详细了解情况。
通过进一步了解情况,走访调研,镇宁支行认为,现阶段,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正面临种植规范化,销售品牌化的问题。
“一方面,果农、合作社属于弱势市场个体,不知道如何与市场打交道;另一方面,镇宁蜂糖李品牌也需要拓展市场。”镇宁支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吴洪薛分析,作为政府的产业链平台公司,瀑乡蜜韵了解本地农户,又懂市场,它将农户和市场有机联系起来,引导农户科学、标准、精细化种植的同时,向外开拓市场,打造镇宁蜂糖李品牌。“从这个角度讲,为瀑乡蜜韵提供资金支持,对于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帮助瀑乡蜜韵公司解决资金问题,镇宁支行成立金融服务队,为瀑乡蜜韵公司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仅用了15个工作日,向瀑乡蜜韵公司发放3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有了贵州银行的资金支持,2023年6月,瀑乡蜜韵公司顺利完成500吨蜂糖李收购订单,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辐射带动近1000名农户创收增收,解决了800余人就业问题。
岳正超说,被冰雹打过的蜂糖李,仍然很好吃但卖不起价格。
用心:“兴农贷”扶助散户 “贷”去信心与希望
镇宁蜂糖李产业的果农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的果农,这类果农收入比较有保障。另一类是种植散户,这类果农“单打独斗”,发展能力较弱。47岁的六马镇打罕村果农岳正超,就是种植散户。
8年前,岳正超和妻子开始种植蜂糖李。在夫妻二人的精心养护下,果园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60亩,近2000棵果树。年收入从不到5万元增长到25万元。
种蜂糖李很辛苦。岳正超介绍,一棵李树,从幼苗长到挂果,需要3年时间。一年365天,他和妻子360天都在果园里。“一棵一棵地浇水、施肥,有病虫害还要着急上火,跟照顾小娃娃差不多。”
岳正超和妻子觉得这样的辛苦付出很值得,除了收入翻倍增加,采摘时节,满园缀在枝头的大个儿李子,是他们沉甸甸的成就感。妻子尤其喜欢李花盛开的时节,“漫山的白色,特别漂亮,看了心里就舒服。”
同时,名气越来越大的六马蜂糖李更让他们感到自豪,“每年五六月份的时间,抖音上都是我们六马蜂糖李。”
然而,今年三月的一场冰雹,让夫妻俩的信心备受打击。那是三月中旬的一天,岳正超记得,那天下午开始,天气就非常闷热,到了半夜,冰雹突降。他和妻子住在镇上,不敢贸然冒着冰雹开车上山。
总算熬到天亮雨停,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路上山,一大半的果树都被打了,“被打了就有伤口,卖不起价。”妻子坐在果园里哭,岳正超一时间也灰心丧气,“完了,都完了。”他们本来打算用今年卖李子的钱再增加20亩蜂糖李种植,一场冰雹,“什么都没了。”
冰雹过后,岳正超低沉了一段时间,“果园没心思去了,都打坏了,去也救不回来。”他甚至跟妻子商量,“干脆不种算了。”妻子舍不得,“种了那么多年,哪里能说不要就不要。”她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办法。”
转机出现在4月末。岳正超听说同村的果农从一个站点贷款贷到了十多万,利率还不到4%。他和妻子左右打听,找到了这个站点。原来,同村果农所说的“站点”是开在六马镇上的贵州银行惠农站点。
在镇宁支行看来,像岳正超这样的散户果农大多比较弱小,需要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贵州银行惠农站点,可以扶助散户果农发展。”
贵州银行乡村振兴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银行惠农站点可以提供小额取款、现金及线上汇款、代理缴费、补贴发放、余额查询、普惠金融贷款咨询等业务。它是贵州银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的“幸福站”。
岳正超当天就在惠农站点向贵州银行咨询申请贷款问题,根据岳正超的情况,客户经理推荐了贵州银行“兴农贷”。
“兴农贷”是贵州银行为了提升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专门向农户开发的一款金融产品。贷款无需担保,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利息较低。农户用贷、还贷通过手机银行就能完成,真正实现了“贷得到、贷得快、少跑路”。
由于“兴农贷”很受果农欢迎,申请办理需要排队,客户经理还要挨家上门调查,岳正超的“兴农贷”贷款没有马上拿到。等待放款的那段时间,岳正超隔一天就要问一下贷款进度,客户经理每次都非常耐心地解答,并且让他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尽快帮你办理。”
经过资料填报、上门调查等环节,岳正超和妻子终于拿到了30万元“兴农贷”贷款。拿到钱,他和妻子又忙活起来,买树苗、肥料,开新果园,修进果园的路,挖水窖,还有非常重要的——买防雹网……“一忙就感觉明年还是有希望。”岳正超说,种蜂糖李不容易,但只要能吃苦,再加上贵州银行的帮助,“不怕赚不到钱。”
同时,面对蜂糖李种植农户融资痛点堵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镇宁支行客户经理们深入六马镇、打邦乡等地,挨家挨户上门调查,主动对接蜂糖李种植农户资金需求。
“只要有结算流水,征信良好,符合授信基本条件,就可以、无担保获得信用贷款支持。”镇宁支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吴洪薛介绍,截至目前,镇宁支行为40余户蜂糖李种植大户发放信用贷款超1000万元,向5户小微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800万元,扎实推进蜂糖李的产业兴旺、百姓致富。
支持蜂糖李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用情:以脚步丈量土地 用真情服务群众
蜂糖李产业兴旺、百姓致富的背后,是贵州银行用情的努力与付出。为了支持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农户,镇宁支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吴洪薛和他的团队走遍了镇宁蜂糖李核心产区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那些乡间的盘山小路,他们可能叫不出名字,“但都熟悉。”
有时候,平日里有其他工作,下乡就要安排在周末。但吴洪薛和团队觉得,“没什么,这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习惯了。”在他们看来,“苦一点,累一点,都不怕。看到产业发展起来、老百姓增收致富,我们就高兴,走再难走的路,翻再难翻的山,都值得。”
镇宁支行客户经理杜晗宇和陈龙龙的主要工作是为果农办理发放“兴农贷”贷款。支行网点位于六马镇北部,蜂糖李种植区大多位于六马镇南部。外出办理贷款,他们每天早上8点钟从网点出发,中午才能赶到农户家,挨家挨户做调查、看果园,回到网点都已经是深夜。
今年3月,有一次,他们在良田村收集农户的“兴农贷”办理资料。一位农户提出,她住在隔壁坝草村的姐姐家也种植蜂糖李,需要资金,能不能去看看。“当然可以。”当时已经下午四点半,杜晗宇和陈龙龙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种植季节,每一天对于农户来说都非常宝贵。他们等着钱买肥料堆肥,晚一天就可能耽误种植,我们不想让他们等。”
坝草村农户的果园在山顶,没有路,车子无法到达。杜晗宇和陈龙龙把车停在山脚,挽起裤腿跟着农户步行,他们走得很快,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到达果园,“收集资料需要给果园拍照,天黑了无法拍照,就耽误一天。”杜晗宇回忆,他们走了将近2个小时,翻了一座山,才终于抵达农户的果园。
站在果园里,向山下望,能看见打邦河汹涌奔腾,远处就是横跨河水的大桥,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汹涌河水上都能架起大桥,我们愿做散落在山间的农户通往幸福路的架桥人。”
从果园回到山脚下,天已经黑了。路上,果农说村子里有一家做火龙果酒的农户需要贷款,杜晗宇和陈龙龙又跟着果农去看这家火龙果酒厂。结束这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点钟,“一进门整个人就瘫在沙发上。”
杜晗宇和陈龙龙觉得,走村串寨“送”“兴农贷”虽然辛苦,但是很值得,“因为农户也是靠自己的辛苦致富的。他们很不容易。能够帮到他们,我们既欣慰又有成就感。”
走村串寨送“兴农贷”,虽然辛苦,但值得。
坝草村的农户获得贷款后,特意两次跑到支行网点表达感谢。还有很多获得贷款的农户经常给杜晗宇打电话,“果农们都很淳朴。他们打电话也不说什么,就简单问候两句,可能十几秒就挂了。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的感谢,很感动。”
蜂糖李采摘季节,很多果农打电话要给他们寄李子,他们都谢绝了,“知道他们的果园结果,我们就很满足,心里比亲自吃到蜂糖李还甜。”
农户的果园丰收,客户经理们感到既欣慰又有成就感。
镇宁支行行长邵荣国认为,支持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身为贵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直以来,镇宁支行坚守‘三服务’职能定位,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党建共建、产业共兴、百姓共富’,促进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把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真本领、真行动。”
镇宁支行行长邵荣国(中)代表镇宁支行接受镇宁蜂糖李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授牌。
6月中旬,镇宁县召开了第二届镇宁县蜂糖李产业发展大会。镇宁支行以镇宁县蜂糖李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身份参加大会。大会有一个环节,是产业协会宣誓。镇宁支行跟着领誓人宣读产业协会的宗旨。
做好党委政府优惠政策的传声筒,做好蜂糖李产供销全产业链的润滑剂,做好种植户的致富路上贴心人,促进镇宁蜂糖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镇宁自治县的经济和蜂糖李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铮铮誓言,也是贵州银行一直在用智、用力、用心、用情践行的任务与使命。(文/图 袁晶、谭飞芳、韦娅、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