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互联网 > > 详情
“春雨”给老人送去“及时雨”

北京晚报   2023-02-19 15:48:04

十几年来,老年志愿者累计上门服务500余人次

“春雨”给老人送去“及时雨”

“我家里突然没电了,不知什么原因,能帮帮忙吗?”接到求助电话的奥运村街道林萃西里社区第二党支部“春雨”志愿服务队又准备出发了……十几年来,服务队的几十名老年志愿者累计为居民上门服务500余人次。有困难找“春雨”,已经成为辖区老人心里最温暖的一句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住花虎沟二号院的高砚文老人已83岁了,在医院刚做完心脏手术,身体特别虚弱。陪同住院的老伴儿也行动不便,出行都要靠坐轮椅,而且老两口住的楼没有电梯。回家上楼,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您好,我老伴明天出院,没有电梯上不去楼,能帮帮忙吗?”老人在出院的前一天向“春雨”求助。“春雨”志愿服务队立即就近调配志愿者,社区支部副书记王凤利带领志愿者杨长效、王胜利、杨家亮于第二天清晨早早在小区门口,等着高砚文老两口出院回来。

看到两位老人到了,志愿者把他们护送到楼门口,就分工协作,一边搀扶高砚文老人,一边合力将老人的老伴儿连人带轮椅一起稳稳抬起。

由于老旧小区楼道比较狭窄,楼梯也陡,志愿者们每爬一级台阶都非常谨慎,一步一调整,生怕老人坐不稳,尤其在通过楼梯拐角处,更是小心翼翼。在大家耐心帮助下,不到20分钟,顺利把两位老人送到了家。

“社区里,有个‘春雨’,真是大家的幸福……”路过的居民看到这一幕,赞不绝口……

居民腰椎受伤,“春雨”的志愿者全程陪同去医院拆线换药;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理发,志愿者带着工具上门服务……十多年来,“春雨”志愿服务队为身边居民做了许许多多。辖区居民都说:“志愿者就像春天的及时雨一样。”据了解,“春雨”志愿服务队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有18年,从最初成立的24名党员到如今在册的53人。

“目前,团队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是74岁,当志愿者到了75岁,就可以‘退休’了,他们也将享受服务队的服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春雨’志愿服务队一路发展一路助人。”志愿服务队队长王燕说。本报记者 张雪

相关

“送医上门”让老人少遭罪

“我来给您换导尿管了,最近身体怎么样?”每隔两三周,医生刘现义就会来到海淀永定路街道阜石路第三社区的郭大爷家为老人换导尿管,这种“送医上门”至今已经坚持了半年多。

“到现在,只要联系刘大夫,他很快会上门服务。”郭大爷感动地说:“这导尿管说堵就堵,排不出尿就憋得肚子疼。有时候晚上11点突然堵了,我只好找刘大夫,他只要没有手术,10多分钟就会到我家。”

郭大爷是一名癌症患者,得定期到医院换导尿管,从去年开始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出门了,女儿又住得特别远,跑一趟特别麻烦。

“能不能帮帮我们?”去年6月份,郭大爷的女儿向社区求助。社区书记曹占芬、居委会服务站站长孟凡亮赶到郭大爷家中了解到,郭大爷和老伴儿单独居住,儿女们住得太远,老人已到了得马上更换导尿管的日子,情况紧急。

“两位老人都80多岁了,去一趟医院也很辛苦,能不能给协调个‘送医上门’?”孟凡亮在心里为老人多想了一步。他拨通了辖区内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廖辉主任的电话,描述了老人的情况。“没问题,我协调相关科室的医生,尽快上门为老人解决问题。”沟通后,廖辉立马就答应了,赶紧联系了泌尿外科主任刘现义。

当晚11时许,刚刚结束手术的医生刘现义从医院拿上导尿包,上门麻利地为郭大爷换好了导尿管。

“我老伴儿基础病多,腿脚也不利落。以前,能出门时,下个楼都呼哧带喘的,每次去医院换导尿管可费劲了……”听老人一说,刘现义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要换导尿管时,直接联系我就行。”

“答应别人的事儿就一定得做到!我多跑趟腿,老人就少遭点儿罪。”面对郭大爷家属的感激,刘现义说。本报记者 徐英波

精彩推送